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135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完善和建议我市居家养老建设的建议)
建议人 陈兵 建议时间 2022-04-08 10:17:12
建议内容

关于完善和建议我市居家养老建设的建议

目前,我市养老模式有多种形式,有效的解决了我市居

民养老不足的局面,保障了群众的养老需求。在选择养老模式上,选择养老院养老的人群占少数,多数老年人选择在家居家养老。

此种养老模式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和不足。一是缺乏统一的管理保障体系。居家养老护工多数是自己寻找、在业务能力和管理上存在弊端和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发挥社区职能上还未发挥作用,存在着居家居民单打独斗的现象。二是护工素质良莠不齐。居家养老模式采取的是在家居住养老,依靠子女工作业余时间、钟点工、或者是长期护工的模式养老。多数护工是年龄大的人群,没有经过专门的护理技能培训,缺乏有效的基本素养。三是社会参与度不够,宣传不足。多数人对于居家养老的认识不足,思想上还存在着误区。

为了更好地服务养老群众的基本需求,保障居家养老人群的权益,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动作用,在居家养老保障体制机制上制定政策,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在加强居家养老管理和服务上做出努力。

二是加大政府扶持资金的投入。对于居家养老人群,提供部分的财政资金支持,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的压力。同时,在加强居家养老保障体系的硬件、软件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统一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拓展丰富养老模式。探索多种形势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和社区集中养老有效结合起来,组织社区组织志愿者、公益服务人员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有效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居家养老,提升养老保障能力。

四是强化护工组织培训。针对护工水平和能力良莠不齐的问题,要发挥社区职能,统一进行管理和培训,定期对护工进行教育,加大对护工的考核检查,考评奖励和惩罚机制,提升护工的服务水平。







答复时间 2022-05-06 15:46:06
办理类型 已解决
办理情况

尊敬的陈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和建议我市居家养老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市民政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展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

积极培育专业养老服务组织,鼓励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近几年,我市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处每年给予1.5万元的运营补助,用于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开门、有人服务”。山东盛世千岛山庄颐养中心依托机构养老的运营管理经验及专业人才团队,已开设运营了水城华府、大学城C区、大学城东苑、御苑社区、舒心等10多家日间照料中心。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德国蕾娜范养老集团落地东昌府区,成立聊城市蕾娜范颐养中心。引进青岛中康颐养集团落地开发区,并与多家机构商谈,高唐也正在和该集团商谈中,东昌府区引进北京中科集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二、逐步发展居家养老

2021年,我市开展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服务对象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低保中的失能、重残、高龄、独居、空巢等困难老年人群体,每人每月可享受8小时服务,按照20元/小时的标准,每人每年可享受1920元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助。

一是积极开展助老食堂建设试点工作,引导培育建立起了社区助老食堂、养老机构助老食堂、餐饮企业助老食堂、农村幸福院助老食堂4种助餐模式。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助餐方式,惠及经济困难老年人3000余人。

二是探索居家服务新模式,形成了“十助一树两维护”(十助:助餐、助医、助行、助洁、助浴、助购、助急、助乐、助法、助学;一树:帮老人树立穿着得体、卫生整洁、仪容仪表新形象;两维护:维护老人合法权益、维护老人尊严)工作经验,2900余名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

三是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依据老年人身体能力评估状况制定六大类30项养老服务清单,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高质量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经过不懈不力,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取得显著成效,有关先进经验、做法得到孙继业副省长批示,先后在《山东参事》、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省新闻联播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优秀案例》。

三、政府加大对养老资金扶持力度

2020年底,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聊政办字〔2020〕9 号),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相关税费优惠减免;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等养老服务扶持政策予以了明确,政府不断加大养老扶持力度,为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打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几年,我市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制度、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实施社区居家服务工作。今年,我市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街道层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层面建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

四、下步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探索建立市、县、乡、村“1+1+1+N”养老服务聊城模式,完善市级统领、县级主办、乡镇(街道)承办、社区(村)管理运营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推动“幸福食堂”建设。建设“幸福食堂”是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发展居家社区养老的重要方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建立市级统领、县级主办、乡镇(街道)承办工作体系,整合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党群服务场所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今年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幸福食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以点带面,以城市带农村,因地制宜推动城乡幸福食堂建设切实让老年人得到实惠、感到关怀。在东昌府区、茌平区、3个市属开发区开展幸福食堂试点工作,年底前建成50处,目前各县(市、区)已全部完成选址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二是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居家养老服务的融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快捷的、灵活的、低成本的多种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市、县、街道、机构统一管理,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养老服务供给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供需有序衔接,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平台化展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服务,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足不出户享受便捷服务。同时,依托系统,实现幸福食堂监管、统计、结算等功能,提升补贴精准性。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居家养老服务相融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快捷的、灵活的、低成本的多种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筹备建设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市、县、街道、机构统一管理,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养老服务供给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供需有序衔接,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平台化展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服务,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足不出户享受便捷服务。三是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坚持“政府主导、专业支持、家庭参与”原则,先试点后推广,加大实践力度,依托就近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家庭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等方式,将专业的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床边,逐步实现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市场化,打造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聊城模式”。

今后,我们将认真结合您的建议,我局将积极制定落实好居家养老相关配套政策,持续加快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实现养老事业更快发展。

最后,感谢你对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韩龙; 联系电话:8320836。





主办单位 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