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236号提案(关于完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 提升创新基层治理能力的建议)的答复
建议人 罗韦娜 建议时间 2023-03-22
建议内容

关于完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  提升创新基层治理能力的建议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城市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治理的明确方向。

目前我市在基层社区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深入并全面,网格化的治理服务布局使得体系结构与居民社区无缝链接,治理渠道与社会监督并行,如12345市民热线等通讯网络平台构建了居民与政府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反馈体系。有些区域还探索由企业和社会组织为社区提供产品和服务,建设了街、区域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集中服务咨询和事务办理。

一、目前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存在主要问题

1、体系复杂但职能接口不清晰。政府部门很多具体工作都下沉至社区,但是否适合和合理没有具体评估和规定。

2、社区工作事务性较强,基层社区工作人员不堪重负。行政事务性工作占日常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不仅挤压社区一线服务职能发挥,还加重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社区很多工作要求工作留痕,存在着事事留痕、过度留痕现象,甚至留痕成为社区服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3、社区服务的专业性有待提高。社区服务包罗万象其中有许多涉及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以及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矛盾调处、司法咨询、配套设施修缮等,目前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还不能更好的进行专业准确的评估。

4、社区治理与服务缺乏与社会公益组织的深度互动。虽然街道社区等也以各种形式引入一些社会组织,但仍存在活动流于形式、社区推动时间短、资金短缺等现象。

二、完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提升创新基层治理能力的建议

1、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区域化党建为纽带,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发动、凝聚群众、攻坚克难的核心作用。

2、创新社区公共安全、矛盾调解等治理机制。完善基层调委会、“两代表一委员”等参与的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打造立体化、数据化治理智能体系,城市管理体系力量不断向社区倾斜;紧紧抓住小区物业这个牛鼻子,进一步推广物业管理的创新办法,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机制,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3、加强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和广泛宣传社区治理与服务过程中共建共创共享的发展理念,培育公民道德建设、塑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形态。建立健全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拓展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

4、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共建共治共享,重点是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群众等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健全社区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培育一些与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注重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发动群众力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答复时间 2023-07-05
办理类型 已解决
办理情况

罗韦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 提升创新基层治理能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以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坚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基层治理基础更加夯实,进一步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逐步增强。一是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制度建设。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试行)》(聊党建组字20223号),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机制,构建统一领导、各方协同、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备案制度,联合16部门印发了《 “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配备。按照中央、省文件(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和住建部印发《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中组发〔2022〕2号)省委组织部联合相关部门以鲁组字〔2022〕53号文件印发《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工作方案》的要求2022年我市积极破解疫情不利影响,及时安排部署,加强督导调度,加大财政投入(2021年、2022年市县两级列支社区工作者报酬经费2.33亿元,目前,我市社区工作者达到4671人,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14.5人。三是强化社区工作者素质提升。2022年以来,共开展11次社区工作者能力培训,约3000 余人,有效提升整体素质。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开展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评选活动,评选出60名先进典型。我市2名同志荣获“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

 二、以五社联动为抓手,不断推动社区服务提档升级

坚持把社区作为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以“五社联动”为抓手,通过盘活社区资源,引入社会力量,结成“社区治理联盟”,筑牢城乡社区基础强化党建引领,增添社区治理“红色”动能优化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体系向小区、楼栋等“微单元”延伸,设置城市社区网格党支部1134个,楼院党小组5905个,让群众有“主心骨”“带头人”。建立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市、县(市区)、街道三级联动和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议事协商机制扎实推进社区“红旗驿站”建设,深化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红旗驿站”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共产党员网》等媒体报道,得到了上级和居民认可。“有事找驿站”逐渐成为小区居民的普遍共识。二是深化议事协商, 打造睦邻善治多元格局完善议事协商机制,整合9213名社区网格员、1880名社会工作者、91万名社区志愿者等力量,组建社区骨干队、党员攻坚队、志愿服务队、应急突击队“四支队伍”,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发动2423社会组织、121个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古楼街道创新“3+N”小区恳谈会协商共治模式,得到了《大众日报》、《中国社区报》、《光明日报》的宣传报道;三是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效能在社区服务大厅内规范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全科受理各项业务,同时设置等候区、休息区,配备休息椅、饮水机、报刊、雨伞、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设施,营造舒适的服务环境;制定《社区便民服务事项清单》,细化办事流程,印制明白纸、宣传手册并合理摆放;新区街道御苑社区已通过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开启政务服务“就近办、自助办”服务模式,实现了“电子两证”(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身份证)在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扫码应用,成为全便民政务服务示范点。

三、以基层自治组织减负为抓手,不断增强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幸福感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基层自治组织减负工作,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成果,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市民政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方案》(聊民发〔2023〕5号),一是建立并完善工作准入制度。按照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出台的《山东省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职责任务清单指导目录(试行)的通知》,制定村级依法履职、协助办理的清单目录,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开展城市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聊民发〔2018〕71号),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实行清单管理。二是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改进和规范村(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工作,深化“无证明”服务,鼓励党政群机构采用网上核验、主动调查、告知承诺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基层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理规范基层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制和加挂的牌子,精简社区会议和工作台账,精简和压缩各类报表,对于社区依法承担、协助完成的工作确需保留记录的,可依托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建立电子台账。

感谢您对我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今后继续对我市的社区治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社区治理工作健康发展。

 

聊城市民政局

2023年74


主办单位 聊城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