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265号提案(关于支持我市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健康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建议人 王文阁、王延飞 建议时间 2023-02-17
建议内容


“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成立于2007年,中文名“蓝天救援”,英文全称“BLUESKYRESCUE”,简称BSR。当前,蓝天救援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立品牌授权的救援队,其中有超过壹万名志愿者经过了专业的救援培训与认证,可随时待命应对各种紧急救援。我市“蓝天救援”平台唯一授权队伍“聊城市蓝天前沿应急救援中心”,是一个纯公益救援组织,由来自社会各界志愿者组成,队伍不参与任何商业活动,队员不拿一分工资;现拥有专业队员170名,成立13年来,积极参与了国内几次大型救援,包括2008年5月12日汶川抗震救援、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救援、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救援、2019年武汉抗击疫情、2021年7月郑州洪灾等等。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在疫情期间帮助政府积极参加社区、学校、高考考场疫情防控消杀活动,还积极开展急救员培训、水域救援培训、火灾与地震疏散知识培训、校园安全知识培训、社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等,受到地方政府和市民认可。2020年及2022年连续两届作为聊城唯一的民间救援队伍代表聊城参加“山东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大赛”,取得了很好成绩,为聊城争得了荣誉。2022年取得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四个、团体奖一个,综合成绩全省前十名。

经了解,目前像聊城市蓝天前沿应急救援中心这种纯公益民间救援组织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无专职工作人员,所有队员都是志愿者。队员全部都是志愿参加任务,平时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这样就造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相对较长,距离专职队伍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参加大型的国际救援;二是救援装备老旧破损,补充更换周期长。由于很多救援装备都是队员初期自筹资金购置,经过多年的实战及培训实操的磨损,已经达到了淘汰更新的程度,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及时补充更新,对救援质量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连续两届参加“山东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大赛”跟其他兄弟地市队伍比较,设备老旧过时,功率差别大,如果当时设备允许,这次大比武肯定能取得更好成绩,名次可以确保前五名,力争前三名;三是缺乏资金支持,队员高层次培训难以参与。队员们的培训都是自己拿钱去外地参加相应的培训,例如凤凰岭国家地震救援培训基地的相关培训、潜水培训、绳索培训的高级别的培训费用不菲,没有外部专项资金的支持,很难参加高级别的培训以及国际救援任务。为更好支持我市公益救援组织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与救援队共建机制。与国家专业救援队伍(消防队)救援重点不同,蓝天救援队以地震救援、水域救援、山野授救为主。建议由业务主管部门(应急管理局及红十字协会)对救援队伍进行指导,出资购买相应的救援装备,以供实操练习及救援任务期间供救援队使用,达到资金装备的高效利用率,在救援任务中让装备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二、建立民间救援组织的参与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择优建立一支专业救援队伍。提供相应的薪资社保补助来解决部分优秀志愿者的后顾之忧,使民间救援队能达到专职救援队伍的水平,有能力有财力参加大型国际救援任务。

三、由政府组织设立专项资金为队员参加大型救援或培训提供支持。很多民间救援队里有许多优秀队员,已达到师资水平,但是由于资金缺乏,无法系统地参加更高级别的国内国际培训及救援活动,如果相关单位能设立相应专项基金,择优提供资金供优秀队员进行深造,将对整个队伍甚至民间救援力量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答复时间 2023-06-25
办理类型 已解决
办理情况

王文阁、王延飞委员:

您们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支持我市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健康发展的提案》(第142265号)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公益救援类社会组织逐步壮大,在防灾减灾救灾和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聊城市民政局深入贯彻上级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开展公益救援社会组织调研,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突发事件救援工作,不断提升灾害救援服务水平。但是,当前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在管理运行救灾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比如提案中提到的专职救援人员较少、救援器材和装备老旧、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公益救援组织健康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聊城市民政局积极履行管理、协调职能,促进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一、建立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与救援队共建机制

(一)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共建机制。为统一规范、协调民间公益救援组织体系,理顺民间救援组织和政府部门之间监管关系,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会同市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社会组织管理中相关部门党建职责的通知》,依照“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的原则,将民间公益救援社会组织纳入应急管理行业党委范畴,以应急管理局为主管单位,探索建立统一管理、统一培养、统一协调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二)搭建互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社会组织月月谈”议事协商平台畅通民政部门、民间救援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渠道。发挥社会组织扎根社会、宣传倡导、组织动员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丰富应急救援装备库,调动社会闲置资源共享救援装备,支持民间救援组织在日常训练、应急救援时相互共用救援装备,规范应急装备借用和维养机制,在保障装备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使用效率,保证民间公益救援组织作用发挥最大化。

  二、关于建立民间救援组织之参与机制

(一)积极拓宽渠道,支持资金筹措。市民政局将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民发〔2012〕196号),将应急救援、应急培训、应急演练等条件成熟的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必要时委托民间救援组织实施。鼓励民间公益救援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社会救助等公益创投项目。

(二)鼓励民间捐赠,支持互助合作。鼓励民间慈善机构、公益基金、企业单位、爱心人士与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开展互助结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民间救援组织提供资金、车辆、装备等支持。对公益资金的捐赠依法实行免税政策,协调财政、税务部门依法办理免税资格认定。

  (三)协调相关部门,完善保障措施。市民政局积极协调保险行业协会制定针对民间救援组织的意外伤害、意外医疗和生命安全等保险方案,为民间救援组织人员安全提供保障。在救援过程中因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自身权益受损的,市民政局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补偿或救助。

三、队员参加大型救援和提供培训支持

一)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能力提升。市民政局将配合市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制订培训计划和训练方案,开展救援日常培训、技能训练等,提高民间公益救援力量的整体素质。积极创造条件,为民间公益救援组织链接培训资源,提供省级以上技能培训资讯,支持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参加应对突发事件的联合演练,以及抗震、消防、红十字会等部门开展的救援演练,提高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的配合协调性,更快更好地提升民间公益救援组织的应急救援能力。

(二)完善政策制度,加大扶持力度。市民政局将会同财政、应急管理、红十字等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救援专项基金,协调社会力量购置救灾装备提供给救援组织用于日常训练、紧急救援等,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益创投项目等方式,补贴救援队伍活动过程中的资金缺口,提高队伍专业水平与服务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两位委员提出的建议,深入分析我市民间公益救援组织现状实际,紧扣我市应急救援实战需求,围绕政策支持、资源共享、建设发展、培训演练等方面,持续推动全市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健康发展。再次感谢您们对我市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健康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们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聊城市民政局

                                    2023年6月25日


主办单位 聊城市民政局